找到相关内容82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寻 伺

    upaccheda  “寻伺”等的、作用、现起、近因  “寻伺”等五禅支若以究竟名色法具有的(lakkhana)、作用(rasa味)、现起(paccupatthana)、近因(padatthana足处)来探究,则是: 作 用 現 起 近因 尋 專注其心於目標(所緣) 全面地撞擊目標 把心導向目標 目標 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350361.html
  • 浅释“正念”与“四念处”

    达摩摄义论》里,采用四种鉴别法来说明:1. 正念的:是深入身心的目标,如实知其真相;2. 正念的作用:是不错失当下身心所生起的目标(寻);3. 正念的展现:是面对目标,守卫著目标(伺);4. 正念的...彻底的(entirely):即修行著者必需要完全 的观察到身心的一切变化现象,和身心 每一个现象的、作用、和展现。   3. 均衡的(equally or evenly):即修行者必 ...

    陈慈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852417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

    要修行四界分别,首先应逐一地在全身辨识地、水、火、风四界的十二种。根据《法聚论》,这十二是:  1.地界:硬、粗、重、软、滑、轻;  2.水界:流动、黏结;  3.火界:热、冷;  4.风界:支持、推动。  有系统地熟练辨识全身的十二种后,再辨识它们为地、水、火、风,使心平静及获得定力。继续以四界分别观培育定力,并趋向於近行定。此时,禪修者发现全身呈现为一团白色物体。继续辨识白色物体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5.html
  • 大菩提乘(一)

    探讨波罗蜜的以下十六个方面:  一、什么是波罗蜜?  二、为何称它们为波罗蜜?  三、有多少个波罗蜜?  四、它们的次序如何?  五、什么是它们的、作用、现起及近因?  六、什么是它们的条件?  七...波罗蜜都拥有利益他人的、协助他人或不犹豫的作用、现起为希望他人幸福或愿证得佛果、及近因是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。  什么是它们的基本条件?  简略地说,诸波罗蜜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:  一、至上愿;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449272.html
  • 巴利文词汇集

    物质的基本元素。因为它们能保持自己固有的本质,所以称为界。地、水、火、风这四界又称为四大种,它们是不可再分割的物质成份,并且以各种方式组成所有物质,从微粒到高山都不例外。自性就是。事实上,黏结是水界的现起之状,而推动则是风界的作用:这两者都不是。只是为了在教禅时方便表达,所以才称它们为。  十八界-1.眼界、2.耳界、3.鼻界、4.舌界、5.身界、6.色界、7.声界、8.香界、9.味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9.html
  • 宋代天台研究序说

    佛身问题互起争论。《妙宗钞》卷5有关于“真法身观”的?述中,把八万四千相当作尊的说明。对此问题,仁岳认为把阿弥陀佛视为报身尚有疑问,因而撰《三身寿量解》   p. 197  的议论文。此中,仁岳认为《华严》十华藏世界微尘才相当于尊,八万四千只是凡夫的生身而已。知礼对此论点,在其《妙宗钞》卷5中,设了“料简十三科”,说明圆教的八万四千方为尊。然而论争反而更加激烈,仁岳被迫离开延庆寺,...

    林鸣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751742.html
  • 南传的五十二心所法

    是:寻粗伺细,前者初置心于所缘境,后者数数用心继续思惟。  (10)胜解──等于信解。有确信的,不犹豫的作用,以决定为现状,以确信之法为近因。即于所缘深信不动摇的状态。  (11)精进──是勇猛、...如实性或无过的,而照境的作用。  下面略释十四个不善心所:  (1)痴──是愚痴、无智或心的闇昧,不能如理作意。有不通晓或覆蔽所缘的自性的作用。痴,是一切不善的根本。  (2~3)无惭、无愧──无惭...

    叶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0239729.html
  • 法称唯识立场之研究

    虚妄分别的假立而己。从作,来说,似乎是有三个区别存在,其实在胜义的立场也只是言语表现的层次,实际上是不存在的。例如法称在以下所说明:就这样带有以分化为的所取,能取形相的惑乱,当被迷乱者们所观察的... krtavyavastheyam kesadijnanabhedavat //”又,这个时候,所取.能取的不应该被问难。“yada tada na samcodyagrahakalaksana ...

    陈宗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743064.html
  • 正念与念佛

    名:即依住的,依的,依原因的,随意而起的。「随意起」,是说依世间的名言随意取名的。如说犊子,应调御的牛(青年牛),耕牛(成年牛),此等是依位为名的。如说有杖的,有伞的,有冠的(孔雀),有手的(象)此等是依为名的。如说三明者,六通者等,是依原因为名的。如说多幸运者,多财者等,并未考虑此等的字义而起的,这便是随意而起的名。而此世尊的名是依据原因的,所以说此名不是摩诃摩耶夫人,不是净饭大王,不是...

    德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271344.html
  • 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

    à)巴拉密是毫无错误地透视诸法之共相与的心所。 5、精进(v?riya)巴拉密是为众生之福利而付出的身与心的努力。 6、忍耐(khanti)巴拉密是忍受他人对己所犯之错的忍耐力。 7、真实(...(upekkhà)巴拉密是对所有好与恶之法舍弃爱与恨,采取平等和无分别的态度。 总之,一切巴拉密都拥有利益众生的,协助众生或不犹豫地修习巴拉密的作用,现起为希望他人获得幸福或愿证悟佛果,近因是...

    林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276938.html